91狐狸直播平台 港媒:非洲贸易商转向人民币,减少对美元依赖
从肯尼亚内罗毕的伊斯特利市场到尼日利亚拉各斯的阿拉巴区,一场非洲商业金融的变革正悄然发生。”
5月4日,香港《南华早报》刊登题为《为何非洲贸易商将目光从美元转向人民币》的报道指出,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非洲的贸易商逐渐减少美元使用,转而采用人民币,形成了一条“非正式的人民币支付网络”,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展开合作。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部的伊斯特利商业区,贸易商们创建了以民间为基础的中国进口商品结算模式:他们用当地货币支付,物流公司作为关键中介,提供货币兑换服务,负责向中国卖家支付人民币。
这些物流公司还推动了广州、义乌等中国采购中心的商品流通,许多非洲贸易商在这些地点采购商品后进行销售。中国卖家直接通过物流公司收款,然后将货物运抵内罗毕。
“我只需确认我要购买的商品,然后通过在内罗毕的代理商付款,”伊斯特利的贸易商安妮·科蒙托表示。
《南华早报》称,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了内罗毕“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的出现。这一趋势代表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更多国家在中国的支持下选择使用本币进行交易。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虽然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仍远低于美元,短期内难以动摇美元霸权,但国际社会对美元武器化风险的担忧不断上升,减少对美元依赖的呼声也在增加。
报道中提到,肯尼亚财政部长约翰·姆巴迪近期表示,该国已与中国贷款机构探讨使用人民币替代美元计价新资金的可能性。
在尼日利亚,这种民间交易也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拉各斯的阿拉巴等重要商业区。
继南非之后,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国。据数据显示,2024年,尼日利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达1374亿元人民币,出口中国的商品则为217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介绍,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尼日利亚央行在北京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21年6月续签三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2024年12月,中方与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再次续签本币互换协议,额度为150亿元人民币(合32800亿奈拉),有效期为三年,双方同意可延期。此举将助力两国金融合作,扩大本币使用范围,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
北京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政策分析师奥维格韦·埃古指出,使用人民币绕过美元的非正式结算方式,不仅存在于肯尼亚或尼日利亚,很可能会推广至整个非洲甚至全球其他地区。
“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地缘政治的远见共同推动了这种非正式模式的崛起,”埃古表示,“考虑到中非之间深厚的贸易关系,我们正在建立新的非正式支付系统以确保结算顺畅。”他还指出,中非贸易商都关注中美关系紧张,以及美国试图干预中外贸易的意图。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中非关系专家劳伦·约翰斯顿解释说,非正式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全球复杂局势密切相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出口国的作用尤为突出。
“这对贸易具有巨大影响,因为该系统可以实现即时支付,也适用于汇率协议内的快速结算,”她说,“同时,它还减轻了传统货币波动带来的风险,并且由于具有追溯性,还能促进以本币为基础的支付方式。”
此外,据尼日利亚《先锋报》报道,上个月,尼日利亚-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总干事约瑟夫·特格贝表示,双方已达成协议,将推动尼日利亚奈拉与人民币的直接兑换,方便尼日利亚人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